公共管理学院(MPA)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动态

科教管理团队举办六期“砺学敏行”工作坊喜庆校庆引学术反响

时间:2022年10月13日 作者: 点击:

9月3日,以“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空间分析方法与运用”为主题的“砺学敏行”工作坊第六期成功举办,此次工作坊受到人文社科学术资讯的高度关注,共集纳了地理学、经济学、教育管理等学科7位青年学者和来自全国14省份30所院校(13所一流高校)、相关核心期刊主编及相关单位等110多位专家学者、博硕生,以跨学科、跨团队、跨校际、跨省份的虚拟联动方式深入交流探讨。这是科教管理团队以学术方式积极庆祝校庆的方式之一,至此,团队累计举办工作坊六期,学术交流主题涉及PMC指数模型政策研究方法、政策工具理论、多源流理论的迭代创新、SATI、CiteSpace、Ucinet、Vosviwer等定量研究工具的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在教育经济领域的运用与评价、空间统计分析的数据与方法探索、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本分析法的探讨与应用等,共有18位学者进行主题报告,其中包括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等9所一流高校的优秀青年学者。累计吸引了40多所高校的480多名青年学者参会,其中有超过25所一流高校,取得了“助力学科、提升学术、科研育人”的综合效应。

此次工作坊邀请到的主讲人是山西农大公管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许云芳老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2022级博士生赵志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22级博士生刘杨,山西农业大学公管学院2022届科教管理硕士毕业生程海,山西农业大学讲师、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程竹老师,山西农业大学资环学院讲师、博士刘立文老师,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2级硕士生郭舒雅作为主谈人也汇报了自己的近期研究与困惑,本期主持人是何云峰教授。

许云芳老师对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数据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交流。首先,许老师对空间分析方法所涉及的空间统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测度等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许老师对空间分析方法中的分析数据进行了详细阐述。许老师指出数据一般包括一手调研数据、官方统计数据以及可开发的其他数据等。紧接着,许老师介绍了较为常见的集中预测模型并对其特点与优势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灰色预测模型、标准差椭圆和马尔科夫模型。最后,许老师向我们推荐了Stata、Matlab、Geoda等常用的操作软件,以供大家参考。

赵志强博士分享了他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态耦合协同研究》。赵志强博士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设计、实证分析和结论建议四个部分介绍了自己的文章。在研究背景部分,赵志强博士提到关注教育类时政新闻,抓住教育研究的热点是我们撰写出期刊青睐的优秀论文的关键。他指出本篇论文的背景主要依托于国家大力支持成渝圈经济建设、成渝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以及创新依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三大方面。在研究设计部分,赵志强博士主要阐述了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该论文所涉及的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研究方法的选取问题,并且就论文的软件操作部分向我们进行了展示。在实证分析部分,赵志强博士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结论与建议部分,赵志强博士基于自己的投稿经验认为,鉴于教育经济类论文的的对策建议不易有所创新,教育经济领域论文可以着重撰写结论部分。

刘杨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对区域创新的有效性研究》。首先,刘杨博士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进行了介绍。她指出该论文的撰写主要是基于国内、国外什么?以及政策背景,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创新与转化过程中,如何科学客观地测算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对区域创新的有效影响成为了论文探讨的主要问题。随后,刘杨博士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区域创新、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对区域创新的有效性等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理论基础。紧接着,刘杨博士对论文所运用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进行了展示,并构建了两系统三阶段研究模型图,她强调,在指标选取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真实可得、分离假设原则,并且依据相关文献,她对指标进行了滞后性处理。最后,基于对数据的实证分析,刘杨博士得出了四点研究结论并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程海同学分享的相关文章是《省际高教资源配置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优化探究——基于熵权TOPSIS和变异系数混合的分析》。首先,程海同学指出从事高教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自身长期负责高等教育数据审核填报工作有关,二是研究生学习主要围绕方法展开,自己又善于运用方法。其次,程海同学就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展开介绍。程海同学指出改论文主要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文献综述部分,程海同学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层面和教育体系层面的相关研究,并对当前学界使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程海同学对论文的整体结构与软件操作进行了详细阐释。同时,他基于实证分析,简要概述了区域间省际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特征以及同一区域内高等资源配置效益状况。

程竹老师分享了社会网络视角下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研究。首先,程竹老师简要说明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即社会经济学,程竹老师主要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福利在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及其带来的影响,也就是经济行为和经济福利的社会互动效应。程竹老师提出这一话题主要涉及到这个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和消费行为以及与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投资行为等领域的社会互动效应。基于此,程竹老师进一步对该研究的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其次,程竹老师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研究的数据来源进行了介绍。程竹老师指出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团队自2010年到2017年每年7月对甘肃省渭源县红线村206个农户的跟踪调查,共计1648个样本的平衡面板数据。最后,程竹老师重点阐释了该研究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程竹老师展示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数据处理结果以及空间计量法的计算结果,并基于发现该村的显著特征。

刘立文老师分享了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及典型案例。首先,刘立文老师介绍了空间计量的基础空间数据。刘立文老师指出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属性特征和多尺度特征等。紧接着,刘立文老师详细阐述了空间数据的核心特征,即空间依赖性、空间异质性、可塑性面积单元等。随后,刘立文老师介绍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刘立文老师对空间矩阵中的空间关系、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以及空间滞后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介绍。其次,刘立文老师介绍了空间回归中的分层空间回归、空间滞后回归、空间误差回归和空间杜宾回归的相关概念与应用。最后,刘立文老师对地理加权中的地理加权回归、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地理加权广义线性回归、失控地理加权回归、地理加权主成分分析等模型进行分析与案例分享,并将相关软件的操作进行了展示。

郭舒雅同学首先分别介绍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目前我国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的主题和类型,接着分享了自己的文章《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实证性研究》,内容包括文章背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耦合分析模型、GM(1,1)模型与Tobit模型的前后逻辑衔接、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建议,并提出了一些困惑:第一,Tobit模型回归分析是解释变量选择的依据与方法,为何会选择某项指标作为其被解释变量?第二,关于莫兰指数测算结果的疑惑以及适用于该类型文章空间分析方法的推荐;第三,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有效的空间分析方法。

针对郭舒雅同学提出的问题,赵志强博士、刘立文老师和程竹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赵志强博士指出影响因素分析部分中的解释变量的选取并不来源于前面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这些影响因素指标是指对整个耦合协调度值有较大影响的指标,即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观察同类型的论文去研究筛选出来。刘立文老师指出莫兰结果不理想很有可能是点数据太少的原因,对此研究对象可以在进行深入,比如具体到地市层次,效果会更好一些。研究对象太少可能会导致空间上存在差异性不明显的弊端。同时刘立文老师指出,空间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又具体相对独立性,可以根据自身研究特点去去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程竹老师建议可以将中部六省高校进行分类,比如涉农高校、财经高校等,尝试去建立一些,构建一些矩阵去进行分析,会使文章结构更加丰满。

何云峰教授对本次工作坊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团队要跨界性、跨学科的去学习,空间分析方法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地理科学领域,也可以作用于人文社科领域,要运用好数据资源,敢于突破,鼓励同学与老师搞好量化研究,同时,也要培养对于政策的敏锐性。最后何云峰老师对工作坊未来发展做出了构想并对参与工作坊的各界人士、幕后工作者的组织工作表示了感谢。

版权所有:山西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 Copyright© 2021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